吳文翠因為表演藝術工作的關係,有了特殊長程徒步的經驗,也是優劇場参與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一次九天左右)至今,唯一持續十四年的資深舞者、劇場工作者。二○○六年得到雲門流浪者計畫獎助金,計畫內容是在日本中部地方、京都走路二個月。
我一直喜歡走路,但還沒有走到如此行禪的境界,在吳文翠在這篇文章,深刻的描繪了長程行走的過程裡,所有身體與內心狀態微妙的變化,也從走路的體悟裡,找到了生命出口的解答。我很喜歡,推薦大家一起來體會走路的感動!
走路上了癮(摘錄) /吳文翠
渴望走路的身體,感覺很奇妙,我發現我愛上自己那輕快邁步著的身影。
看著徒步時被陽光拉長的身影,覺得,我銘印在路途中,而路途也銘印了我。
走路,步行於大地之上,讓人有一種踏實的存在感,彷彿亙古以來,你就是以如長鞭拍地的雙腿、生長於天地之間的移動之樹!不過,這種感覺,必須是長時間一步一腳印地行進於大地之上,方可得,無法虛擬,不能「偷吃步」,更沒有魔法。
如果你的身體已經對於步行有經驗、有能力,那麼一長段時間步行之後,即使沒有魔法,你的身體也能夠達到某種狀態,可能是有點high的、或者恍惚出神、如與天地合一的。這不是魔法,所以你的肉體仍存在天地之間,沒有消失,那持續移動著的時刻,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就在這一刻,一種非日常的奇妙境界。你是你、你又不是你。
所謂的長時間,可能是一小時,三小時,或甚至是十小時以上。最好是持續前進,而不是走走停停,即使休息,也只是數分鐘的暫歇。因為身體必須持續移動一長段時間之後,狀態才會漸漸改變。如果你能度過肉體勞累的適應期,累積經驗與能力,那麼,即可品味長程徒步的奧妙,這種奧妙,甚至,只能體會無法言傳。
而且,走路,最好一個人走。
自己一個人走路,也許孤獨,但並不悲哀。孤獨有很多種,這一種是創造性的、啟發式的孤獨,甚至是一種你會覺得「享受」的孤獨。當你因沈浸於這種孤獨之中、而得到豁然開朗的珍貴體驗時,你會感謝有機會走這麼長的路、得以進入這種孤獨,終至,得到一種生命的出口。
幾近20年前,我因緣際會地由兩個不同角度切入長程徒步的世界。度過艱難疼痛、漸至遊刃有餘、直至甘之如飴,慢慢咀嚼享受箇中滋味。而今,已是對長程徒步上了癮的人。
雖然走路並無所謂的標準技巧,但因為是長程徒步,若沒有一些基本概念,路還是很難走得長。譬如,腳跟先著地勿腳尖先著地、抬大腿勿只動小腿、意念放鬆勿常常邊走邊聊天、食物飲水最好是量少次數多…等等。若是參加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這類條件較嚴的步行(因為時間與速度無法由個人決定),甚至得利用一些技巧來走,譬如還需:提肛、鬆胯、意念往前投射、保持步伐穩定,若需加快速度時勿加大步伐而是加快跨步頻率…等等。
我個人還練習了好多一般走路不見得用得上的方法,譬如,重心如何安放、意識放在不同部位以助提氣、十指微彎以助斂氣、眼神初是聚焦凝視、然後放鬆遠放視野開張…等等,種種技巧都是寶貴且有幫助的。
但後來發現,最重要的不是身體內部的技巧,而是:你得溫柔地對待大地,大地才會溫柔地對待你——腳板要輕柔觸地,腳跟先著、腳尖後起,雙腿如軟鞭子、腳板如柔雲。
如果你腳步重重踩地,大地也會重重反彈回來,步行時間一久,大地反彈的衝擊力(其實這也是來自你本身),透過腳板上傳全身、震盪,很快地身體就會出現疼痛疲累,你身體裡能力較弱或曾有舊傷的部位,很快地會被震盪、勾引出來了。
這樣的領悟不只與長程徒步有關,也讓人不得不反思,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世界?如何對待自然?
是的,走路不只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修行,猶如「行禪」。你得培養一種耐操、耐煩的身心狀態,不疾不徐的,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動。走在路上,你只能靠雙腿,無法飛天鑽地。面對天地,你只能謙虛,然後你學會了臣服,學會了放下。
然後你發現原來身心都是潛力無窮的,累到極致舉步艱難時,你以為已到體力極限了,結果你竟然還繼續走了好幾個小時,連自己都意外!幸運的話,你還可以達到那奇妙的非日常境界——雙腳彷如上了油的輪子,自主地動著,不僅腳底的水泡、某處的疼痛,都不復存在了,而且還通體舒暢、精神通明!
更妙的是,長程徒步之時,你好像比較容易照見自己,身體疲憊超越過去之後,心靈反而更清明地看見——欲念是礙、強求是礙、預期是礙、自以為是是礙…。
在被限定的、無法逃避的、也不想逃離的徒步旅途中,你看見從自己身上顯露出來的人性弱點,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不時地面對它、工作它、超越它。雖然有些弱點終究可以慢慢超越、修正,但更多的弱點是只能改善、不容易完全剝除的。不過,這樣的「遊戲」——徒步、洗滌、探索、沈澱、發現、面對——感覺很棒!就好像花一些時間、慢慢地把屋子裡每個角落打掃乾淨的過程,也許不輕鬆甚至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在長程徒步過程中,不只可沈澱、探索出自己的人性弱點,並且也可產生面對人生的能量,有時候那能量是沈澱後自己長出來的;有時候是徒步途中的「自問自答」漸漸累積出來的信念,所產生的能量。
是的,我常常這樣子自問自答,如果說,我有什麼「法寶」去面對孤獨人生路的話,應該就是從長程徒步中學來的沈澱與自問自答了。在人生很多重要的轉折點,靠著這項「法寶」,我做了一些選擇、並且抱持信念面對所選擇的路。
在走路這個簡單的行動之中,包含着某種深度,當你一程一程地漸漸體會了那種深度,你看世界、看他人、看自己的方式自然不同於以往了。不論是以自己的速度不疾不徐地走,或是跟隨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時疾時徐地走,當漸漸集中意志,肉體漸漸貼近心靈,才會發現平日的熙熙攘攘,其實讓肉體與心靈分離甚遠。那種分離到底多遠?有時是連自己都察覺不到的。
上了癮地走在路上,我學習、我受教了,深深覺得人在天地之間只能謙虛、知足。走在路上是如此,人生的路上何嘗不也是如此。
摘錄自《走路——給我一條千里步道》
<千里步道運動>
千里步道運動始於2006年4月23日,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聯名邀請眾人共同參與,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的「公民行動」,獲得來自各界的支持和參與,合力要為美麗的福爾摩莎之島,串起一條專供行人與自行車使用的「11號國道路網」。透過步道運動,希望能喚起每個人心中親近土地的情懷。「走. 路」一書,是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在積極串連環島步道路網、進行立法遊說和社區連結時,另一個文學的想像和嘗試,希望透過12位行走者的書寫,和每一位喜歡走路的讀者們,分享慢行島嶼的生命記憶。
延伸閱讀:認識千里步道
照片引用自flickr支持千里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