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工作的地方,就在台北一條充滿爭議的敦化南北路自行車道旁,而這條身處台北精華地帶的自行車道,也是我每天騎單車通勤的必經之路。
我必須承認,從一個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條十分"不凡"的單車道,除了充滿著各種危險與紊亂之外,同時,它的設計與存在,還能讓所有的汽機車、行人,當然也包括單車族,都不約而同體會它的干擾與不便。
超狹窄的單車道,上面還設有許多凹凸不平的水溝蓋與超大接縫,稍不留神還有可能撞上在路口臨停等候載客的計程車。
以我自己的經驗,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計程車與臨停汽車直接違規佔用自行車專用道,加上完全沒有屏障的設計,讓單車自然變成無路可走,而必須繞道與公車、汽機車或行人搶道,經常造成險象環生。
計程車緊貼著自行車道臨停,讓原本很窄的自行車道更加狹窄,許多單車騎士乾脆不騎自行車專用道。
隨時都有車違規停在自行車"專用"道上。
遇到交叉路口,違規停車更是占滿整個自行車道,讓單車騎士無路可走。
而自行車道的施工品質與凹凸不平的路面,可以讓人體驗城市越野的樂趣。如果你剛好碰上大雨過後,久久不退的大片積水,加上遇水則滑的路面材質,還能偶而看到"單車滑壘"的完美演出。
這個路段已經完工了,但工程器具依舊堆滿在旁,有些凸出的帆步甚在還蓋在自行車道上。
才通車沒多久,自行車道的舖面已經褪色凹陷。
上週下雨的積水看起來才剛乾。
我並非自行車道的設計專家,但我知道,自行車道的存在,必須是能夠保護單車騎士在路上安全騎乘,並同時確保其他使用者用路權益的一種設計。目前許多國家在重要城市所採行的單車專用道設計,最基本的要求,都得讓行人、單車、汽機車可以安全的各行其道,並有各自專屬的交通號誌,來降低各種存在的危險。
這是2007年時紐約著手改革傳統自行車專用道所用的設計圖,通常最內側應該是人行道,依序才是自行車專用道、汽車停車格(或是其他可以阻絕汽機車與單車接觸的屏障,如低矮的植栽),而最外側才是汽機車道。
紐約市交通局在兩年前就已經著手規劃改革,如今在許多幹道都設有這種讓所有單車與汽機車都能各行其道的自行車專用道。
這是目前在曼哈頓第九大道上的自行車專用道
美國推動友善城市生活的影像媒體Streetfilms,在兩年前便以這個報導,來倡議安全(各行其道)自行車專用道的重要性。
看看紐約市交通局說明他們是如何考量城市中不同路況來設計規劃單車專用道的。
這條"號稱"前去紐約取經而規劃完成的敦化自行車"專用"道,表面上看來似乎有類同的設計概念,但對照實際通車後的狀況,除了執法不嚴造成車道長期被違規佔用之外,最重要的是缺乏了阻絕汽機車與單車接觸的屏障(如:分隔緣石、號誌杆、植栽、分隔牆、路邊停車格...等),先前因設計不良而遭打掉,但之後又變成完全沒有設置的狀況,加上單車過於狹窄的設計,而造成單車實際騎乘的莫大威脅感。
遇到公車候車亭時,第一次騎敦化自行車道的人一定搞不清楚候車亭前紅色的自行車道與轉到人行道上的自行車道指標是怎麼回事。
公視報導的敦化自行車專用道如何不方便
從台北這個紛爭不斷的敦化自行車專用道,到數日前被罵翻的無車日活動,急就章的單車道,各種只想消費單車熱潮的作秀活動,卻不見任何長遠配套規劃的單車政策,看來要讓台灣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單車友善國家,還是條漫漫長路啊!
參考資料來源:Streetfilms
延伸閱讀:
無車日變塞車日 車友罵翻天
敦化單車道 風波不斷
台64線一路牽 扛車逃 車友譙爆
單車道號誌多 民眾不領情
敦北單車道被占用 不見取締
敦化單車道像「豆腐渣」
5 則留言:
我這邊推薦臺北市政府負責規劃興建自行車道的工作同仁,他們是最基層公務人員,為了能廣納民眾對自行車道的看法,私底下所設置的部落格「自行車道工作坊」,裡面可以看到他們對自行車道的真正願景。
當然,願景付諸實行種會受時空環境條件未達,例如落後的法律、快速行動的社會,皆不利自行車專用道的發展,這是需要民意代表、遊說團體、人民力求改變,同時共同努力,才不會產生因妥協而變調的自行車道。
看了『紐約自行車專用道設計圖』之後,台北市還不如把『自行車道&行人專用道』合在一起,至少有個高度,與機車才不會『爭道』~~~
坦白說我不是很解的是. 敦化路樹那塊空間很大. 以前也有在那裡做過自行車道. 在綠樹中騎車應該很舒服 (暫不論也可能有鳥糞和樹子. 那是另一層面. 個人也認為相對來說不是很重要).
現既已做下去了. 宣導和取締就變的很重要. 若能將公車專用道全線建起. 敦化又全線不得停車. 仍是好事一件.
雖然也是困難. 但筆者以為並非不可能. 其實倫敦也好. 紐約也好. 交通也都不比台北好. 但台北習慣了方便臨停. 明明紅線的意思就是不得臨停. 但大家也習以為常. 若大家習慣了. 敦南就是不能臨停這件事. 自然能給路人, 機踏車. 客車一個更好的空間...
自行車道工作坊http://www.wretch.cc/blog/bikelaneteam
對於辛苦的規劃自行車專用道的基層工作團隊以及用心經營「自行車道工作坊」部落格,致上我的敬意。
相信許多原先立意良好的設計在長官們、民意代表、民眾的抗議...等介入下,早已
扭曲,甚至面目全非。
而要建設自行車專用道卻放任違規停車長時間霸佔,可見市府決策者的無心。
加油吧
張貼留言